谐体民歌(dmangs-bshas),文学-中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藏族文学,中国藏族民歌形式。谐体民歌种类较多,在中国藏族地区流传也极为广泛。从区域划分看,堆谐流传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康谐流传于昌都以东地区;巴谐即巴塘弦子,流传在巴塘地区。从形式上分,谐青为颂歌,专在各种仪式和典礼上演唱;勒谐为劳动歌谣;果谐为圆圈舞中的歌;达谐为箭歌;热谐为铃鼓舞中的歌;酉仓谐为酒歌等。谐体民歌的显著特点是简短明快,一般每首四句,有时六句或八句,均为偶句,每句六个音节三顿。谐体民歌有的通篇为比喻,有的通篇是直陈,也有前两句比喻,后两句指实,或前实后喻的。谐体民歌这种诗歌格律形式在公元9世纪前后的敦煌古藏文史料中已有记载。17世纪时,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运用这种格律写下了许多诗歌,流传至今。中国近代和现代的藏族诗人的创作,受谐体民歌形式的影响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