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性(imagery),文学-语言文字-功能-认知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基本概念﹞,在传统文学研究中指通过形象化语言的运用,在客观事物中融入主观体验和情感而创造的艺术形象。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语言,其意象性的运用尤其明显。通过意象的具体运用唤起心理感受的语言表达方式称为意象性表达。意象性可用来衡量语言表达快速唤起心理表象的容易程度,能容易快速唤起心理表象的表达是高意象性表达,而不容易快速唤起心理表象的表达则属于低意象性表达。意象性表达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思维和语言的认知前提。在认知诗学研究中,意象性是诗学意义建构的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认知革命以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开始脱离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转而重视对体现心理过程和心理表征的意象性的认知研究。认知诗学主张将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运用于文本分析,探究制约诗歌语言形式的认知机制。构成意象性的语言手段可以是具体词汇、概念隐喻、语法范畴、语法结构等,而不再局限于形象化语言的应用。认知诗学认为,意象是概念化方式的产物,在语言结构中存在的直接基础是象似性,在语言中其具体的运用能形成具有认知效应的意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