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傀儡(water puppets),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古代戏曲-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中国形成于魏晋六朝时期的在水上以机械掣动方式操作木偶人的艺术表现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巧匠马钧创造“水转百戏”,以水力推转传动机械,使机关木人做出各种复杂动作,成为水傀儡的最早形态。隋炀帝时期,学士杜宝《大业杂记》中记载了巧匠黄衮负责的水傀儡工程及其艺术成就,称水傀儡有《陶于河滨》《大禹治水》《姜嫄履迹》《文王渡河》等“七十二势”,还介绍了水傀儡的形制及其表演状态。入唐后,水傀儡依然盛行,时人称为“水嬉”。据《旧唐书·顺宗纪》载:“史臣韩愈尝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舰雕靡,宫人引舟为木櫂歌,丝竹间发,顺宗欢甚。”从其中描述来看,唐代水傀儡似仍存前代余韵。北宋时期水傀儡仍称“水嬉”,傀儡的雕刻制作手法更加丰富,水上船只间的游艺与争标等娱嬉内容也进一步增多,整个活动分为“水戏”与“水傀儡”两部分,前者为水上游戏,后者为水上傀儡表演。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记载宋代水傀儡情况甚详:“殿前出水棚,排立仪卫。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