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戏(Beilu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俗称横哨戏、福建乱弹。主要流行于闽北建瓯、浦城和闽东的寿宁、福安、霞浦、古田、屏南等县区,因旧时该剧种戏班较多,民众以地理位置将之区分,如“上路班”“下路班”“南路班”“北路班”,其中“北路班”(建瓯班社)名声较大,其主奏曲调被称为“北路调”。1959年定名为“北路戏”。明代万历年间闽东北的寿宁、福安一带已有民间戏曲流行,据冯梦龙《寿宁待志》载:“西溪人多习戏,然力不具行头,多往浙合班。大家庆喜,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演戏。”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乱弹腔、西秦腔、吹腔经浙、赣传入福建的闽北、闽东,与当地的民间戏曲相融合,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乱弹腔剧种——北路戏。道光、咸丰年间闽东北已出现许多乱弹戏班。较著名的有新长春、新品福、新吉祥班,这些戏班以古田、屏南为活动中心,经常往来于闽、赣、浙等地演出。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古田“新祥福”班出身的艺人李俊弟,回到原籍福安县洋头乡创办“胜祥福”班,聘请浙江温州一带的“和调”艺人,排演《施公案》《济公传》《粉妆楼》《狸猫换太子》等连台本戏,名扬闽东北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