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乃㥲(Chang Naishen ),历史学-中国历史-〔史学史〕-〔近代部分〕-〔近现代史家与史书〕,(1898~1947)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原名常乃英(瑛),号士忱,字燕生,笔名平子、凡之、惠之、新光、仲安等。山西榆次人,卒于成都。1912年,14岁的常乃惪便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撰写《孔子之道非宗教议》,同年与其胞兄常乃钦创办了《评议报》,后受黄炎培的感召,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并于1916年秋,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有感于国家危难,常乃惪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大潮中,与胡适、陈独秀、张东荪等文化名人对新、旧文化、孔子学说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五四运动”爆发后,常乃惪主办《国民杂志》讨论中国的政治。1925年,常乃惪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参加了鲁迅主办的《莽原》周刊的编辑工作,同年12月,在陈启天介绍下加入青年党。1926年7月,常乃惪当选为青年党中央委员兼宣传部长(后共连任9届中央委员),宣传国家主义的救国方略,与曾琦、左舜生、陈启天、李璜、余家菊等人被称为青年党“六魁”。1927年,在沪主办青年党的宣传刊物《醒狮》周报。1938年就聘于四川大学,在历史系教授历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