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教(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e and education),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文化,中国清代的政治措施之一。满洲人用武力灭亡明朝,在完成国家统一、维护边境安全的同时,大兴文教事业。注重书籍的翻译和编纂。努尔哈赤时,命达海改造满文,译《明会典》《素书》《三略》等诸书。皇太极即位后,积极倡导汉文化,禁陋规,除恶俗,制法律。皇太极设文馆,一办专门负责汉文书籍的翻译工作,二办负责记注国家政要。自顺治帝始,尤其到康乾时,以国家财力编纂图书、整理历代文献典籍,数量惊人。据载,由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御定”“御纂”“御选”“钦定”的图书典籍,不下200种。如康熙朝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明史》(乾隆时颁行)等,至今仍是清代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乾隆朝编书更多,尤以10年编成、多达7亿字的《四库全书》为代表,集古今之大成,堪称清朝鼎盛的文化标志。汉学至乾隆以后大盛,虽缺乏思想理论的创新,但在目录版本、校勘辨伪、音韵训诂、辑佚补遗、天文历算以及金石、地理文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开科取士,笼络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