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腭音(velar sound),文学-语言文字-语音学-发音语音学-言语产生-音素-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时,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或软硬腭交界处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根据主动发音器官的分类,又称舌面后音、舌根音。软腭音是根据语音学中发音部位划分出的一类辅音。国际音标中,一些软腭化的辅音用[ˠ]表示(即上标浊软腭擦音[ɣ])。软腭音在中古汉语中称为牙音,包括见[k]、溪[kʰ]、群[ɡ]、疑[ŋ]等声类。汉语普通话中,软腭音分为不送气清塞音g[k]、送气清塞音k[kʰ]、清擦音h[x]和浊鼻音-ng[ŋ]。-ng[ŋ]在普通话中不是声母,仅作为鼻韵母的韵尾。在汉语方言中,软腭音比较常见,例如厦门话[ɡu24](牛)中的[ɡ]是不送气浊塞音,广州话[kuɔŋ35](广)中的[k]是不送气清塞音。另外,广州话的浊鼻音[ŋ]还可做声母,例如[ŋɔi22](外)。闽方言和湘方言区的人在学说普通话时,经常混淆清擦音h[x]与唇齿清擦音f[f]。这两个音的区别主要是发音部位不同:发h[x]时,舌头后缩,舌面后部抬起,接近软腭或软腭前部,摩擦成声;发f[f]时,上下唇内缘接近,摩擦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