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活字(bronze type),文学-出版学-中国出版史-〔古代〕-〔古代印刷史〕,以铜铸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中国铜活字流行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南方。最早的有明弘治三年(1490)江苏无锡华燧以铜活字印成《会通馆校正宋诸臣奏议》50册。后又印《锦绣万花谷》《百川学海》等大书。其中在弘治十三年以前出版的8种书籍,相当于欧洲的古版书,弥足珍贵。华燧的叔伯华珵所制“活版甚精密”,几天即能出书,印有《陆放翁集》。华燧侄华坚的兰雪堂印有汉代蔡邕,唐代白居易、元稹的诗文集。同县人富豪安国“铸活字铜板,印诸秘书”,其中正德《东光县志》是中国唯一的铜活字本方志。此外,常州、苏州、南京也有铜版。浙江有庆元铜版印《诸葛孔明心书》。芝城(今福建建瓯)有嘉靖铜版兰印《墨子》。建阳书商游榕、饶世仁两人用“同(铜)板活字”在江苏印《太平御览》百余部。 清代康熙末年内府已有铜字,印了几种天文、数学书籍。雍正六年(1728)用大、小两号铜字,印成《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64部,每部5020册。这部保存完整的最大的类书,一直是中外学者重要的参考书。民间铜版有江苏吹藜阁印本,比内府铜字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