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崖(Feiyun Ya),理学-中国地理-贵州省-〔名胜、古迹、遗址〕,中国贵州省境内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又称飞云岩、东坡山、月潭、飞云洞。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东北部。占地面积约0.5平方千米。山下飞云崖顶石钟乳倒悬,状如飞云,故名。明清时,由北京至云南、贵州及邻邦缅甸的古驿道从山门而过。明正统八年(1443)始建月潭寺(图1),曾多次遭受自然损毁;后经历代增修扩建,形成一组凝结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古建筑群。图1 飞云崖月潭寺飞云崖的平面布局为东西两个院,东院由牌楼、皇经楼、长廊、滴翠亭、碑亭、接引阁、小官厅、观音殿等组成,西院由月潭寺牌坊(图2)、云在堂、养云阁、大雄宝殿、南厢房、北厢房、萃秀园等组成。飞云崖山上分布有飞云崖喀斯特山地特有的常绿阔叶林——湖北栲林,有胸径415厘米、树龄260年以上、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湖北栲古树。是贵州特有植物贵州槭的模式标本地,由于贵州槭的种群数量稀少 因此贵州槭十分珍贵。茂密深幽的古树林木成为白鹭的栖息地。飞云崖是文献记叙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吟咏飞云崖的古诗近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