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班(rural troupe of Cantonese opera),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近代戏曲,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规模较小的粤剧乡村班社形式。从地域上划分,包括粤西的下四府班与阳江班、粤东的惠州班、粤北的北路班。近代岭南地区交通不便,过山班长期在某一地域演出,较少和外界交流,因而在表演风格、唱腔特色、常演剧目、戏班结构、人员管理等方面,都保留着较多的粤剧古老传统。这是过山班与城市化省港班的显著差异。与省港班活跃于城市不同,过山班的主要演出场所是乡村,多在临时搭建的草台戏棚演出,条件较为简陋。乡野空旷,又没有现代化的扩音设备,演员须唱高调声音才能传得远,因此过山班在很长时期内都保留用假嗓演唱及唱官话的传统。在审美上,农村观众也更喜欢火爆炽热的武打戏和高亢宏亮的唱腔。过山班吸收了南派武功,硬桥硬马、真刀真枪,保留了大量南派粤剧特有的排场和功架,以“无技不成戏”著称。农村观众喜欢朴实、通俗、浅白的故事,过山班演出的剧目多为惩恶扬善、忠孝礼仪等传统题材。过山班在很长时间内都保留着“十大行当”,即小武、武生、花旦、正旦、夫旦、公脚、总生、大花面、二花面和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