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配置(sex allocation),理学-生态学-〔分子与进化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交配系统-性配置,亲本将繁殖资源分配到不同性别的个体或配子细胞中的分配方式。性配置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统计学家和生物学家R.A.费希尔[注]在1930年提出的,被称为费希尔原理,用于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动物的性别比例是1︰1。对于大多数雌雄异体的动物来说,性配置模式由雌性个体或雄性个体各自所产生的后代数量比例决定;而在性别可以发生转换的动物中,性配置模式由性别转换的顺序和时间所决定,例如雀鲷科小丑鱼的性别在其生活史所发生的改变。在以雌雄同体的生物中,例如两性花植物的性配置模式则主要反映植物在用于产生雌蕊(包括胚珠的大小和数量)和雄蕊(包括花粉的大小和数量)时的资源投入差别。性配置模式受资源环境和交配环境的影响。在动物中,当一个种群中雌性个体的数量多于雄性个体的数量时,相比于雌性,一个雄性个体可以获得的交配机会更多,产生的后代中雄性个体越多,亲本的适合度优势更大,在这种选择压力下,种群的性别比例会由初始的雌性为主最终平衡于雌雄数目相等,此时亲本的性配置模式转变为产生等比例的雌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