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本(unannotated edition),管理学-档案学-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文献编纂体例,在刊印出版档案文献时对文献正文不附加评点注解的版本。又称无注本,与标点本、注释本、评注本等对称。《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古代文献无标点,且字句难懂,后世刊印多有注释,形成注释本,如《十三经注疏》;有的文献经过句读、标点后,形成标点本,如《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系黄侃对《十三经》白文断句的手稿。有些文献至今仍无人注释,有些文献已注释版本尚存的原无注底本,有些文献为保持原貌删除注释重新刊印,皆称白文本,如《十三经白文》等。编纂档案文献白文本,意即编者对选入的档案文献正文不做任何更动、说明。当档案文献正文无须进行校勘、标点(或重新标点)、注释、评介时,或不便于和暂无条件进行校勘、标点、注释、评介时,可出版白文本。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多强调对选录档案材料的考订、校点、注释和评介,因此在传统排印型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中,白文本不多。现行文件汇编和重要法规汇编的编纂公布宜用白文本。影印出版档案文献时,不便于编者进行加工、评注,只能拟制或重拟档案文献的标题,因此影印型编纂成果多为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