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仁柱(wooden pole house),法学-民族学-民族学-民族学-〔少数民族特需商品〕-鄂伦春族:斜人柱,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又称仙人柱、撮罗子、撮罗昂库。鄂伦春族的斜仁柱在中国流行于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一带,是当地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游猎生活时期的主要住房形式,部分赫哲族人在渔猎时也临时居住于这种房屋。斜仁柱和仙人柱是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的叫法,“斜仁”“仙人”指“木杆”,“柱”指“屋子”。“撮罗昂库”是赫哲人的叫法,“撮罗”意为“尖”,“昂库”意为“窝棚”。总之,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建造时先斜立两根带杈的树干,再搭上6根(有的只用2根)木杆,构成主架,上端套柳条圈,然后将20余根一般木杆搭上,即成框架。冬季用狍皮覆盖,其他季节多用桦树皮、芦苇帘围子,民国时期有少数户改用布围子。每块覆盖物成扇形,四角顶带相互扎结并系于木杆上。顶端留一尺多宽的出烟口,下雪天用一块皮子遮上,但不遮严。柱的大小依人口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夏大冬小。大则高约7米,底部直径8米;小则高约4米,底部直径约6米。柱内中央为篝火处,用以做饭、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