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绣(longevity embroidery),工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史-[纺织品传统纹样],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刺绣织物。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刺绣品中,有竹简“遣册”记载了长寿绣、信期绣和乘云绣的三种刺绣名称,三种刺绣纹样风格较为一致,均为云纹,但细节不同。长寿绣纹样循环较大,云气密布,流动翻卷,具有强烈的动感,是云气纹中最典型的一种。纹样中有大量冏形涡卷云,其中可能有抽象化的龙的身体,也可能有茱萸纹,但已极难辨认,只可见云中露出的部分龙头。长寿绣用金黄、土黄、朱红、绯红、银灰、藏青等绣线,绣出流动的纹样。既名为长寿,则纹样中当有代表长寿的符号,云气、龙和茱萸纹均有“长寿”“升仙”的寓意,也与楚汉的神仙信仰契合。郭子横《洞冥记》记载,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起仙灵阁,编翠羽麐毫为帘,有连烟之锦。《飞燕外传》记载,遗女弟昭仪物有五色云锦帐,这些都是以云纹作装饰的织锦。长寿绣中的连烟和云正是这种神仙信仰在装饰艺术中的反映。明确定义的长寿绣出现在马王堆汉墓的刺绣中,与长寿纹相似的穗状云纹、山状纹、带状云纹等一直流行到东汉至西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