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堞纹(arch patterns),工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史-[纺织品传统纹样],古代织锦纹样。又称列堞纹。楼堞指古代城墙上呈拱形的矮墙。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有一种织锦纹样,以条带构成窃曲的拱形和柱形列成楼堞状的骨架,立状两侧对称分布龙、虎、麒麟、鸟等动物纹样,排列规则。这种楼堞纹可能是东汉盛行的云气动物纹样的变体,流动的云和腾跃的动物在几何形骨架中凝固下来,形成一种新的织锦风格。列堞纹的名称出自晋人王嘉《拾遗记》。该书追记周成王五年“有因祇之国,去王都九万里,献女工一人……其人善织,以五色丝内于口中,手引而结之,则成文锦。其国人来献,有云昆锦,文似云从山岳中出也;有列堞锦,文似云霞覆城雉楼堞也;有杂珠锦,文似贯珠佩也;有篆文锦,文似大篆之文也;有列明锦,文似列灯烛也。幅皆广三尺”。考古发现的楼堞锦有着如城雉楼堞的骨架结构,故名。楼堞锦的考古年代均在十六国至北朝。如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十六国时期的禽兽纹锦、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北朝列堞龙凤虎纹锦,以及北京民族服装博物馆所藏的黄地楼台对兽纹锦。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列入楼堞纹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