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备道(Military Defense Circuit),历史学-中国历史-明史-典章制度,中国明代在各省设置道员以整饬兵备的地方管理制度。全称整饬兵备道。明代以按察使司的副使或按察佥事等整饬兵备,因其管理范围称为道,故称兵备道。其官员又称兵备副使、兵宪。兵备道实为按察司的分职机构,但因其职责在于整饬兵备而隶属于兵部管理。兵备道集监察、军事于一体,是明代后期重要的一项地方制度。兵备道的前身为明洪武年间朝廷派遣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充当参与机要的临时性差遣。洪熙年间,明仁宗出于制衡武臣的目的,借口“武臣疏于文墨”,遂遣参政副使沈固、刘绍等文臣前往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榷机密。弘治年间,兵部尚书马文升因军事需要上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海盖兵备道呈海州盐税书册奏设置九江兵备,兵备制最终成为定制。正德、嘉靖年间则因蒙古与倭寇扰边不断,加上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动荡不安,因而全国普遍设置兵备道。兵备道的主要职责是管辖和监督所负责区域内的军务。督促所辖区域内各府州县选练民壮、勤修战备,为军队供应粮草物资等。明中期以后,兵备道开始直接参与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