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雅喀(Feiyake),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民族·地理,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费雅喀族是清代黑龙江下游及海滨地区与赫哲等族相邻的民族,其先人在明代称为乞列迷。在清代文献中,费雅喀也写作非牙喀、飞牙喀等。费雅喀是赫哲族对该族的称呼,意为“不穿裤子”。清初费雅喀族的大致分布区域在黑龙江下游以东的沿海地区及库页岛。在库页岛,费雅喀主要位于岛的东、西海岸,北部额尔什河流域有9个小部落,东部海岸有23个小部落,西部海岸有48个小部落。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随着后金—清朝政权对东海女真地区的征服和对这一地区各族的招抚,便不断有费雅喀人归附进贡。清兵入关后,前来进贡归附的费雅喀人日益增多。清朝政府在派兵驱逐黑龙江下游地区的沙俄侵略者的同时,也通过宁古塔梅勒章京派人前往招抚,并接受朝贡。此后,随着清军驱逐入侵沙俄军队的开展和对东部沿海地区各族招抚工作的进行,当地的费雅喀族纷纷归附。纳贡归顺活动一直持续到康熙年间。清朝政府对归附纳贡的费雅喀族头领热情款待,并赏赐以衣物布帛。这些衣物等自盛京(今辽宁沈阳)送到宁古塔,由宁古塔官员亲自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