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忏文(prose of confession and prayer to Buddha),文学-中国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十六国文学-【文体】,佛教法事仪式上礼拜三宝、忏悔罪业的文体。佛教以为众生“沉重贪瞋”“果登苦楚”,致使“罪业绵亘,劳历圣凡”,唯“诸佛大慈,善权方便,启疏往咎,导引精灵。因立悔罪之仪,布以自新之道”(《广弘明集·悔罪篇序》)。佛教忏悔文的产生,出于维护僧团清净、约束佛徒修行持戒的动机。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逐渐形成了通行的修行仪式与法门。中土佛教礼忏仪式众多,礼忏文也种类繁杂。根据忏仪的类别不同,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源自佛教律仪制度的忏悔文。此类礼忏文是悔罪仪则的一部分,如:梁简文帝萧纲《六根忏文》《悔高慢文》,梁沈约《忏悔文》,陈江总《群臣请陈武帝忏文》。二是中土佛教忏法中的礼忏文。此类礼忏文的内容、结构、语体、句式均受忏仪的直接影响,结构具有稳定性。如:敦煌文献中礼敬阿弥陀佛的《十二光礼》和《西方阿弥陀佛礼文》。三是世俗祈禳文化催生的斋忏文。此类礼忏文多出现在以祈福消灾为目的的斋会上,敦煌文献中此类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