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戏(Hakka folk song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又称客家山歌剧。由曲艺竹板歌发展而成。流行于广西贺县(今贺州市八步区)、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等地。清光绪十年(1884),贺县莲塘乡的民间艺人邱满手持一副竹板到各村寨演唱竹板歌,表演时即兴说唱各村的喜乐之事,并向乡民们传授演唱艺术。中华民国时期,客家竹板歌艺人将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自编自唱,逐渐由一人演唱发展为二人表演。1950年,贺县公会乡农民组建了第一个业余客家戏剧团,编演了现代戏剧目《铁树开花》,客家戏由此而得名。1954年后,贺县的沙田、莲塘、桂岭、黄田、贺街等乡镇也纷纷组建客家戏剧团。1981年贺县文艺队改称为客家山歌戏剧团,2002年更名为八步区客家山歌戏剧团,2012年改制合并入八步区文化馆。客家戏的行当分生、旦、净、丑,表演为喜闹剧风格,幽默风趣贯穿剧情始末。剧中角色主要以小旦、小丑和丑旦为主,表演时使用大量具有反语、夸张、谐音和谐义的双关语、猜谜式的歇后语,各种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丑”角幽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