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际(nodulesphere),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学-[矿质元素吸收与利用]-根际效应-根瘤际,在根瘤外围,根瘤菌与土壤和植物根系互作所形成的微小区域。根瘤际一词最早出现在200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G.本基泽尔[注]发表在Annals of Microbiology杂志上的文章中,但文中并未对该词给出明确定义。2011年,中国学者丁效东将根瘤际定义为“由于根瘤代谢过程(固氮过程和呼吸过程)向根瘤外释放各种物质,而引起根瘤周围生物化学过程改变的微域土壤”。2013年,瑞典学者F.陈[注]将其重新定义为在根瘤外围,根瘤菌与土壤和植物根系互作的微小区域。根瘤际的微环境受根瘤代谢过程的影响较大,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与土体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pH、养分有效性、水分含量、气体(氨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等)的组成和含量以及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等。通常根瘤际氨气、乙烯和氧气浓度升高,这有助于微生物活动的增强,微生物的活动同时又会影响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此外,微生物活动的增强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活化,提高根瘤际的养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