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诗(miscellaneous word poems),文学-中国文学-秦汉文学-汉乐府-【文体】,中国古代诗歌体裁。杂言即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随意变化。杂言诗的起源可追溯到《诗经》,《诗经》诗句以四言为主,掺杂二言、三言,如《小雅·白华之什》《鄘风·墙有茨》等,也掺杂五言、六言、七言,如《王风·扬之水》《小雅·小旻之什》等。在《楚辞》中,有很多五言、六言和七言句。汉代乐府民歌中多杂言诗,如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均为杂言,其中《战城南》《有所思》杂用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上邪》杂用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也属杂言诗。清袁耀所绘李白《蜀道难》诗意图唐代以后的杂言诗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七言诗中偶然掺杂少数五言和三言;另一种是在七言诗中随意运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甚至少至二言,多至八言、九言,十一言。具体而言,有下面一些杂言形式:一是五七杂言,主要是七言中杂五言,如李白《长相思》“美人在时花满堂”,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五言中杂七言的有李白《江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