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杖制(stave-conferring system for the elderly),管理学-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历史-社会福利史,中国古代的尊老法规。源自周代的“齿杖制度”。周代重视养老之礼,授予老者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以示尊重。《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记·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其中,天子所赐之杖称作“齿杖”。《周礼·秋官·伊耆氏》:“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郑司农注其为:“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汉代继承了这一传统,对符合条件的老人以皇帝诏命赐予王杖,同时赋予一定特权。汉代政府规定,“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王)杖”(《后汉书·礼仪志中》)。郑司农在《周礼·秋官·伊耆氏》注:“谓年七十当以王命受杖者,今时亦命之为王杖。”甘肃省武威市附近发现的汉代简牍武威汉简称其为“王杖”。又因王杖“端以鸠鸟为饰”,汉代民间亦称之为“鸠杖”。以鸠饰杖是由原始先民的鸟图腾崇拜演变而来,鸠杖的权杖功能不断弱化,养老寓意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