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税(fishery tax),农学-渔业-〔渔业经济与管理〕-渔业经济-渔业经济制度-渔业经济政策-渔业税,国家或地方政府向从事渔业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运销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渔产品所得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从渔业方面取得财政收入、调控渔业经济活动和协调生产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称渔业税为“作渔课”,最早始于周代。西汉汉武帝时(前156~前87)称“海租”。东汉(公元25~220)立水官收渔税。南朝五代就渔池、湖泊征课。北宋淳化年间(990~994)改收渔货交易税。元、明两代,在全国各地设河泊所,向渔民课税。由于税负重,渔民相率逃亡,渔业税转摊到民田。清沿袭明税制,将渔业税并入地丁征收,沿海地区除渔课外,还征收渔船税。中华民国元年(1912),渔业税归财政部门征管,沿海由厘金局承管,以后相继改归渔航总局、海疆司令部接管。1928~1931年,曾在江、浙两省征收渔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单独征收渔业税。对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只在其销售税法所列举的水产品时,征收工商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