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用库(circulation storehouses),历史学-中国历史-元史-[社会经济],中国元朝因推行纸币制度(钞法)而设置的纸币兑换机构,又称交钞库、钞库。一度分平准行用库(简称平准库)和行用库两级。平准行用库可以兑换金银,倒换昏钞(毁损的纸币),设在一些商业发达的中心城市,从七品,置提领、大使。行用库只能倒换昏钞,设在一些次中心城市,从八品,置大使。《元典章》记载全国共设平准行用库65处、行用库90处,一般认为实际设置不止此数。元朝行用库制度弊端重重。朝廷为满足财政需求,屡次把各地平准行用库作为“钞本”储存的白银以及用钞兑换到的金银运往大都,民间无法按照官定牌价兑换到金银,以致纸币逐渐与金银脱钩,成为无本虚钞。成宗大德八年(1304),干脆取消平准行用库的“平准”职能,径称行用库,允许民间自行买卖金银。行用库负责倒换昏钞,库中官吏往往利用此项权力刁难倒换者,不按时开库,多收手续费,致使民间昏钞不能及时倒换。不法之徒持伪钞冒充昏钞,有时却能成功换到新钞。不过总体而言,行用库制度还是为元朝纸币的流通提供了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