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使(military supervisor),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典章制度]-[职官制度],中国唐代由宦官充任对藩帅(节度使、观察使)和方镇进行监督的要职。中国古代国君常以亲信对领兵大将的军事行动进行督察,称为监军。监军之名,出现甚早,始见于春秋末,齐景公以司马穰苴为将,以宠臣庄贾为监军。秦始皇命蒙恬率兵御匈奴,以太子扶苏为监军。汉代以谒者或御史为监军使者。东汉桓帝时,冯绲领兵击蛮,请以宦官中常侍一人为监军,但由于遭到大臣的反对,并未实行,最后还是派监军使者监其军。魏晋以后,亦常置有监军。 隋及唐初均有监军御史。玄宗重用宦官,始用宦官充任监军。自开元二十年(732)后由宦官担任监军使,边疆诸将出征,率由宦官监军。天宝六载(747),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攻小勃律,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天宝十三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策应前来归附的吐谷浑,宦官李文宜为监军。安史之乱后,诸道节度使并以宦官为监军,成为中央派驻方镇的常设使职。诸道方镇皆置监军院或监军使院,长官为监军使,一般任职期限为3年,不过也可提前征调或长期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