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文(prose of prayer),文学-中国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十六国文学-【文体】,佛教表达祈福禳灾观念的文体。又称发愿文、愿文、愿疏等。中国早期并无祈愿文,祈祷、发愿的意愿一般用祝文表达,随着佛教的传入祈愿文大量产生。佛教以为,祈福需以“悲敬为初。悲则哀苦趣之艰辛,思拔济而出离。敬则识佛法之难遇,弘信仰而登神”(《广弘明集·启福篇序》)。故而,祈愿文常常悲众生之艰辛,敬佛法之难遇,为家国、僧俗、佛法发愿祈福。南北朝崇佛文人多撰有祈愿文,沈约有《南齐皇太子礼佛愿疏》《舍身愿疏》《千僧会愿文》,梁简文帝萧纲有《四月八日度人出家愿文》,北齐卢思道有《北齐辽阳山寺愿文》。同时,伴随北朝佛教造像的兴盛,于佛像上刊刻发愿文也非常流行。唐代以后,祈愿文种类繁多。敦煌祈愿文,根据法事内容,大致可分为礼仪愿文、修持愿文、祈福禳灾愿文、丧葬愿文以及综合类愿文等五种。由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以及敦煌本地的习俗渗透,敦煌祈愿文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特点。祈愿文的主旨在于表达宗教感情和意愿,其思想、结构、语言上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