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style of academic regular script),艺术学-美术学-中国书法-明代书法-明代法帖,中国明清时期官场和科举考试中流行的楷书风格。以均匀整齐为主要特征。从宋代开始,在负责起草、抄写公文的翰林院中就形成了规范工整、面目统一的书法风格,当时人称为“院体”或“三馆楷书”。在明朝,擅长这种实用书法风格的主要是内阁等机构的办事人员,故称“台阁体”。到清朝则称为“馆阁体”。馆阁之名来自宋代。北宋设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编纂图书,称为三馆;又辟秘阁为图书典籍收藏之所,后将三馆与秘阁合并统称“馆阁”。因清代翰林院的职能相当于宋代馆阁,所以翰林院中人所擅长的书法风格便得名“馆阁体”。又因清代在科举考试中极其重视书法,所以馆阁体又称为“场屋之书”(场屋指科举考试之所)。清代馆阁体的书写标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用字要规范,古体字、别体字在奏章、试卷中都不能使用;其次是在书写技巧上要力求点画光洁清楚,字形方正统一,排列整齐均匀,当时人总结为“乌、方、光”三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