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gourds vase),艺术学-设计学-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品类〕-〔造型品类〕,中国传统瓷器器型。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黏合而成,形如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芦。因葫芦谐音为“福禄”,且器形似“吉”字,因此又称“大吉瓶”。由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但大多为对葫芦原型的单一模仿,缺乏创意。之后,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开始出现圆形、上圆下方形等形制。明清时期葫芦瓶成为官窑器物中比较常见的造型之一,景德镇窑大量烧造。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有伊斯兰器造型的如意耳扁瓶,此后,葫芦瓶的器型愈加丰富,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上圆下方形、多棱形、扁腹形等各类器型开始出现,各种派生造型也进一步发展,如绶带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等。清代葫芦瓶的外形比明代高大,造型也更加新颖。乾隆(1736~1795)时期为葫芦瓶制作的全盛时期,釉色丰富,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釉里红、胭脂红、茶叶末、蓝釉、白釉、黄釉、珐琅彩等。纹饰也十分丰富,有缠枝莲、团龙、花卉、吉祥文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