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戏(Ji’an opera),艺术学-戏曲学-〔戏曲剧种〕-戏曲声腔,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西吉安的吉水、永丰、泰和、万安等县。明代中叶,弋阳腔传入吉安,万历以后又从安徽、江苏传入徽池雅调。吉州景居士选辑的滚调选本《玉谷调簧》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行,崇祯间又有《萧斋日记》记载四平腔。明末清初昆腔入境,高、昆合班。清代中叶,赣江两岸,东有宜黄腔(二凡)的兴起,西有湖南楚腔(西皮)的传入,地处赣江中部的吉安地区出现诸腔竞奏的局面,于乾隆年间形成以二凡、西皮为主,兼唱高腔、昆曲的地方剧种——吉安戏。宜黄县黄柏岭徐家祠堂戏台题于中华民国八年(1919)的“吉郡新临堂”演出题壁,所列吉安戏剧目有高腔《琵琶记》《追白兔》《红梅阁》,宜黄腔《肉龙头》《黄金搭》,以及昆曲、乱弹戏等56种。吉安戏的音乐唱腔,高腔刚劲粗犷,四平、昆腔绮丽优雅,西皮挺拔,二凡委婉。清末以后,由于湘剧艺人纷纷入赣搭班,因湘剧时称汉调,吉安戏曾冠汉调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