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班(rural opera troupe),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古代戏曲-清代地方戏,长期流动演出于中国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草台戏源出于民间的酬神演出活动。每逢诸神(如东岳、火神、城隍等)诞辰,各地照例要在神庙作会演戏,如当地没有庙宇,则于野外空旷处搭设草台演唱,供百姓“藉神诞以行乐”。清代地方戏蓬勃兴起后,草台戏因受到封建士大夫的歧视,其班社多不能进城演唱,只得在各地农村集镇临时搭设简陋的棚台,进行流动性演出,遂被称为草台班。有的地方还称为“跑帘外的”“跑大棚的”“唱野台子的”等,多包含有轻蔑的意思。草台班的条件不一,有的好一些,有的设备简陋,但草台班接近下层群众,反映社会实际,所演剧目大都具有较强的人民性,也造就过很多优秀演员。因此,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在推动地方戏曲不断发展方面,草台班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