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剌出(haraču),历史学-中国历史-元史-[社会经济],古代蒙古社会的平民。蒙古语,意为人丁、庶民、白身人。又作哈剌抽,亦称作哈阑。12世纪蒙古虽已进入阶级社会,但自由的平民仍是社会主体。他们是真实或虚拟血缘相同的氏族或部落中的普通成员,也包括出身别部而自愿加入的外来联合者。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财产,甚至拥有奴婢或属民,有权参与氏族或部落的公共事务,包括参加涉及本部重要事项的议事会忽里台。总体上,其身份高于属民和奴婢,但低于氏族或部落贵族,常依靠贵族首领的庇护以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对贵族首领有一定程度的依附,这种依附性随着部落冲突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而被强化,故又有哈剌牙孙(hara yasun,蒙古语“黑骨头”“下民”)之称。有少量哈剌出由于能力、机遇等可跻身氏族或部落社会的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