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园(Chinese Opera Garden),艺术学-戏曲学-〔戏曲演出场所〕-戏曲剧场,中国清代后期的戏曲演出场所。清代戏园承继“宴乐”“宴戏”习俗,往往与宴席、茶点结合,形成吃、喝、观赏和当场褒贬的娱乐文化氛围。道光年间,杨掌生的《梦华琐簿》(《京尘杂录》卷四)载:京城演戏之处“有戏庄,有戏园,有酒庄,有酒馆”。 戏庄、戏园重在宴宾,兼观赏戏曲,相当于“堂会”。乾隆、嘉庆时期,上谕不准在北京内城开设戏园,因此戏园主要开设在前门外的商业区。据碑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赞助重修北京精忠庙喜神殿的戏园有21家,大部分在前门地区,如肉市的广和楼和大栅栏胡同内的中和园、三庆园、庆和园、广德楼、庆乐园、同乐园6家戏园。此外,前门外鲜鱼口又有天乐园等。酒楼茶园式演剧场所往往备有茶点,在观赏戏曲方面与戏园一致。所谓戏庄“衣冠揖逊,上寿娱宾”“清歌妙舞,丝竹迭奏”;戏园“偶然茶话”“诸伶登场”“钲鼓喧阗,叫好之声往往如万鸦兑噪”,主要体现为观众雅与俗的不同。徽班进京后,“四大徽班”先后留驻北京,在前门外的戏园内轮流演出,称“活转”。或以某戏班固定于某戏园,同时受邀演出于其他戏园,称“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