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学(the royal clan education),历史学-中国历史-明史-文化,中国古代专为皇室宗族子弟设立的学校。汉唐时期均设有教授宗室子弟的场所,但是宗学之名,始于宋代。宋元丰六年(1083),赵令铄正式上书神宗赵顼请求建立宗学。但是宋代宗学废置无常,时断时续。神宗建后不久便被撤,建中靖国元年(1101)复置。靖康之变后再度被废,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复建宗学,设立宗学博士进行授课,并规定生员额数为100人,其中大学生50人,小学生40人,职事各5人。宋代宗学由宫学演变而来,宗学博士也是由诸王公中的大、小学教授担任。宗学最初仅教授南宫、北宅的宗室子孙,在嘉定(1208~1224)年间正式归入宗正寺管理后,宗室疏远子弟也可以入学读书,并另设立宗学谕1人训导学生。明代宗学设立之初,凡是宗室中年未弱冠的世子、长子、众子及将军、中尉等爵职的子弟,均入学读书,其老师则选择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员中学问品行优秀者担任。万历(1573~1620)时期又规定宗室子弟10岁以上的,都应进入宗学读书。明代宗学主要教授《皇明祖训》《孝顺事实》《为善阴骘》《四书》《五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