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Zaifeng),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人物,(1883~1951)中国清末监国摄政王。字伯涵,号静云。生于北京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内,卒于北京。满族。爱新觉罗氏。为醇亲王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胞弟,宣统帝溥仪之父。8岁袭其父醇亲王爵位。光绪二十七年,载沣充任清朝专使大臣,远赴德国,为义和团运动中杀害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一事道歉。此次远行对载沣眼界的开阔有很大帮助。出使德国期间,除了正式递交国书、完成道歉的任务外,大多的时间载沣都受邀参观德国的军事武备及近代化工业。德国兵器的制作工艺精良,筛选程序严谨周密,兵器、军队的质量均有保证,这些见闻对载沣振兴海军,加强军队素质有很大影响,也奠定了他登上政坛的基础。次年归国,慈禧太后将大学士荣禄的幼女指为醇亲王福晋。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当天慈禧连发三道懿旨,即“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安排好光绪帝的身后事,次日慈禧亦死去,载沣遂以摄政王的身份登上中国封建王朝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