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学(mechanics),理学-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概念与术语〕-〔力学〕,明清时与西方“力学”相对应的物理学名词术语。明天启(1621~1627)年间,陕西泾县学者王徵(1571~1644)与瑞士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Tean Jerrent,1576~1630)合作翻译《远西奇器图说》(于天启七年,即1627年出版)。书中将“mechanics”首次译成“重学”,或又称为“力艺”。该书提出,“艺,则用力之巧法、巧器,所以善用其力、轻省其力之总名”“能用小力运大力,故名曰重(学)”。到19世纪50年代,李善兰(1811~1882)与英国人J.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合译英国物理学家W.休厄尔(William Whewell,1794~1866)的《初等力学教程》(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Mechanics,1833年第二版),译书名谓之《重学》(1859年出版),此后一二十年间“重学”一词遍及学界,如静重学、动重学、水重学、流质重学、天重学等,对应于后来称谓的静力学、动力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天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