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伶(underage opera performer),艺术学-戏曲学-〔中国戏曲史〕-古代戏曲-近代杂剧,未成年伶人。伶人需要从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训练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能,并在舞台实践中不断磨炼,方能成为成熟的演员。所以广义地说,学戏的儿童皆可称为童伶。但历史上某些时期,童伶有特殊的含义。一是指童年家优。明代家班兴盛,有些家班完全由童伶组成,他们或是主人在奴仆中遴选出的童男童女,或是买来的贫苦人家子弟。主人延请曲师教授童伶,习成歌舞,以供平日娱乐。明清时期昆曲盛行,“四方歌者必宗吴门”,很多童伶出自吴中地区。如袁宏道《江南子》诗云:“蜘蛛生来解织罗,吴儿十五能娇歌。旧曲嘹厉商声紧,新腔啴缓务头多。”如《红楼梦》中写贾蔷为贾府置办戏班,到姑苏买来12个童女,便都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形。豢养家班的多为缙绅贵族,财力雄厚,也多精通音律,所以童伶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如清初冒襄水绘园家班的杨枝、徐紫云、秦箫、金菊等就都是技艺出众的男性童伶。二是指私寓子弟。私寓是名角创建的一种特殊场所,招收童伶,一面学戏演剧,一面从事侑酒服务,这些童伶被称为“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