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哈(Guoha storytelling),艺术学-曲艺学-曲艺曲种,中国苗族曲艺曲种。俗称嘎黑。流行于广西和贵州东南部的苗族聚居地区。因伴奏用的弓弦乐器为“果哈”而得名。“果”苗语意为“乐器”,“哈”苗语意为“瓢形”,“果哈”就是“瓢一样的弦乐器”,也称“古瓢琴”。在广西的形成年代不详,在贵州相传形成于清代。果哈的表演形式为一人采用苗语自拉果哈伴奏说唱,以唱为主。唱词为格律较严的五字句,也有七字句和自由体的。其中,一种特殊的唱词格式称为“西松盈”,运用方式为每句唱词都重复一次,但句尾的用字要求同义却不同音。如上句末一字为“村”,下句末一字则可以用“寨”。唱腔的基本曲调称为〔果哈调〕,旋律低回婉转,并为表达不同的情绪而有〔叙述腔〕〔抒情腔〕〔数板〕等不同的变体。果哈的传统节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叙述历史事件、古代传说、神话故事的,也有说唱爱情故事以及讲述民族传统风习与仪礼的,或富传奇色彩,或者借古喻今,十分讲求微言大义。代表性的有《哈迈》《友荣伴依》《雄当与配莉》《冷祥》《染常》《埋岩》《顶洛田勾》《龙乌支离》《片列》《妞嘿》《央洛》《母衣戈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