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坊(bingfang Chinese charity of Tang Dynasty)),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宗教],中国唐代开创的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教典籍中,已有“病坊”一词出现。南朝齐、梁的六疾馆、孤独园等皆是收养病人和贫孤的机构。唐朝开始逐步将之前设置在寺院收养贫病孤老人员的慈善机构“悲田养病坊”发展成一种政府主管的慈善机构。贞观十七年(643)前,有医疗救治性质的病坊应该已经存在,只不过管理部门尚不明确。到武则天长安年间政府“置使专知”悲田养病坊,遂成为政府主管的慈善机构。唐代病坊的分布由两京附近的佛教寺院发展到全国各州镇,在天宝年间已在诸州普遍设置。诸州病坊多设于当地寺院中,由僧人经营,政府以本钱收利法或杂物什器补贴,开支由国家审计。会昌灭佛之后随着大批寺院的被毁,政府成为病坊的经营主体,武宗最后决定以寺田收入为养病坊的主要经费来源。晚唐诸州县均设病坊,由刺史、录事参军、县令纠勘,病坊内有专门的职事人员,物资齐全,包括医疗用具、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是集医疗、救济、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社会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