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簧(Tanhuangsinging performance),艺术学-曲艺学-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国清代以来流行的唱曲类曲艺曲种。又称滩簧。主要流行于江苏和浙江一带,由分行当围坐搬唱戏曲节目发展而来。演唱多照本宣科,由3人以上通常是5~7人,按生、旦、净、丑4个行当分脚色配合,演唱者自操乐器,以鼓板击节,并以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筝、笙、箫、双清、扬琴,间或用笛及小锣、小鼓等自行伴奏,“摊而簧之”,故名。据有关记载,摊簧类曲艺兴起于清代中期。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的《霓裳续谱》里有“南词弹黄调”和“滩黄调”之称。钱泳《履园丛话》等书又称作“滩王”。乾隆年间沈起凤的传奇《文星榜》第4出道士云:“唱滩王是我起首”,又云:“《卖橄榄》粗话直喷,《打斋饭》嚼蛆一泡。”这两出都是摊簧中出名的以诨笑取胜的曲目。嘉庆九年(1804)成书的《白雪遗音》收有《占花魁》的《醉归》《独占》两段。乾隆、嘉庆之际,是摊簧的早期阶段。进入道光时期,随着昆曲的由盛转衰,民间坐唱昆曲的摊簧继起,内容多演唱《缀白裘》(新集)中收录的昆曲折子戏。每折分为四、五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