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纹(nested square),工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史-[纺织品传统纹样],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为回纹。传统几何纹样的一种,多用作边饰纹样或陪衬主题纹样的地方。回纹早期作为地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后来也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或作为边饰使用,有时也用它将两种纹样隔开。春秋战国时期,回纹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菱形和方形样式,做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排列。汉代青铜器的应用不再那么广泛,回纹也和青铜器一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唐代回纹作为辅助纹样出现在一些器物上。到了宋代,由于宋代上层封建统治者提倡复古,回纹被重新发现并再度开始流行起来。宋代审美情趣不再偏向唐代那种富丽堂皇的繁复之美,而是倾向于寻求自然清淡的朴拙之美,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几何纹样包括回纹重新流行,相似的还有曲水纹。明清时期继承了宋代的各类回纹样式,而且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在家具、瓷器、刺绣和建筑装饰上。回纹在纺织品上也以地纹或边饰纹样为主,迂回曲折,连绵不断,以简单纹样单位创构复杂而丰富统一的画面,有很强的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