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Ili),理学-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地理-伊犁,中国清朝新疆重镇,亦是对新疆地区的泛称。汉称伊列,唐作伊丽,元称亦列,明清为瓦剌、厄鲁特蒙古牧地。清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路,故伊犁可泛指新疆全境。一般仅指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设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的直辖区,即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拜卡达姆以东的培拉斯河、楚河、伊塞克湖流域。其南阻天山与喀什噶尔相连,东北隔勒布什河与塔尔巴哈台相接,西、北与右、左哈萨克为邻,西南与浩罕为邻。境内以和(霍)尔果斯河为界,分东西两路。东路居伊犁河上游,筑九城。其中,惠远(今新疆霍城南)驻将军与参赞大臣,为新疆首府;绥定等七城驻扎屯田绿营官兵及满营;宁远(今新疆伊宁市)驻阿奇木伯克,管辖阿克苏等处移来维吾尔族屯田农民。西路广袤,居伊犁河中下游,除东部一隅有少量屯田分布外,均为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牧地。清驻防官兵按时前往巡边、征税。咸丰元年(1851),开惠远(后移宁远)为商埠,并驻领事官。同治三年(1864),新疆各地动乱,俄国趁机逼迫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