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灯(fish-lantern danc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灯舞,中国汉族民间舞蹈灯舞的一种。因以鱼形灯彩为道具得名。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和沿海各地,多在元宵节表演。鱼灯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以鱼为图腾的祭祀活动。《史记·周本记》有“周王朝有鸟、鱼之瑞”,南朝梁元帝萧绎《对灯赋》中有“本知龙灯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鱼可化龙之说,宋代陆佃《埤雅·释鱼》有“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的描述。某种程度上,南方舞鱼等同于北方舞龙,一方面祈雨求丰、庇佑平安;另一方面期待仓满廪实、年年有余。鱼灯道具用竹签、布或纸扎成,有些带有“关节”,舞蹈时可以灵活摆动,活跃穿行。传统鱼灯的内部点有蜡烛,现在已经用灯泡替代。鱼灯中部有木制灯把儿,作为支撑鱼灯的中轴。鱼灯舞一般在夜幕降临后开始表演,表演时点亮鱼灯,演员蹲成马步,用鱼灯遮住身体,运用手臂、手腕力量控制鱼灯的摆动,有“端腰屈膝半马步,定臂摇肘足尖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