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体(historical book form),历史学-中国历史-〔史学史〕-〔古代部分〕-〔史学理论·古代〕,史书的体裁,是指史书的外部表现形式,这是史书编著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史书的体裁源远流长而多姿多彩,最早有记言、记事两种形式(“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后来随着历史记载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史学的发展,史家们逐渐创造出了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史评体、史考体、史注体、学案体以及图表、谱牒、笔记、长编、纲目等多种形式。先秦出现了编年体、国别体,西汉创立了纪传体。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评、史考、史抄、史注、方志、谱牒等形式纷纷涌现,《隋书·经籍志》即以史书内容和体裁相结合为原则,将这一时期的史部书分为13类。唐代刘知幾《史通》将古代史书归为“六家”“二体”“偏记小说”10种,而《史通》本身即开创了史评体。中晚唐有典制体、会要体的崛起,宋代有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的创立,明清有学案、史论和图表的发展。近代以来又有了章节体。此外历代尚有数量众多的笔记、野史、杂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