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铅(Lead in Guizhou),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经济,中国贵州西北地区出产的铅和锌的通称。黔铅与滇铜同为清代制钱的主要材料。雍、乾时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亦相应增加, 铜、铅等币材的供需矛盾逐渐加剧,所以黔铅与滇铜正式被大量开采。黔西北地区铅矿丰富,明万历(1573~1620)年间就已开采,后由于战乱停废,中间虽有零星开采,但是规模不大,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贵州大定府提请开采铅矿。雍正二年(1724),云贵总督高其倬、巡抚毛文铨查勘云贵两地矿源,随后开始在大定府、威宁州、普安州等地开始开采。雍正三年,经贵州大定总兵丁世杰仔细查勘后,进一步扩大开采规模,有厂民8000余人,炉房3800余所,硐口40余处。据史料记载:“黔中产铅最富, 岁运京局数百万, 以资鼓铸,与滇南铜厂均为国计民生所利赖。”加之该地铅矿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于此,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城镇,促进了贵州西北部地区及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