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监(Imperial Academy in Nanjing),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制度、机构与职官,中国明清时南京国子监的简称。又称南监、南雍。国子监始设于唐朝,沿袭汉代太学制度,宋、元因袭。明朝最早称为国子学,定都南京后改称“国子监”,是当时中央最高学府之一,又称“南京太学”。凡府、州、县学诸生进入国子监就学者,才能取得任官资格。永乐元年(1403),在北京永定门建北京国子监,明廷迁都北京后,北京国子监改称京都国子监,仍旧保留南京国子监,此后遂有南监与北监之分。南京国子监设祭酒、司业各1人,下设监丞、典簿、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职,其职掌同北京国子监。清初沿袭明制,仍保留南北两处国子监。顺治七年(1650),南京国子监改名为江宁府学,设教授、训导各1人。其时,各省儒学视文人多寡,分大、中、小学取进童生等。江苏学额下,江宁府学额进25人,廪生40人,增生40人,一年一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