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类型论是一种区分人格差异的理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即出现。从生物性角度进行分类,可追溯至古希腊医药学家希波克拉底。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据此将人区分为四类:血液占优势者属多血质,乐观好动;粘液占优势者属粘液质,冷酷无情;黄胆汁占优势者属胆汁质,热情急躁;黑胆汁占优势者属抑郁质,孤僻。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以胚胎学的观点将入的体型分为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外胚叶型,并认为不同的体型有不同的性格倾向。日本学者将被试在自陈问卷上的反应与其血型作相关分析,认为血型与性格有关。从社会性的角度对人进行分类,可追溯至孔子。他从德行方面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德国哲学家E.斯普兰格根据个人对某种社会生活的偏爱,把人分为六类: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从对疾病的易感性角度对人进行分类,可追溯至希波克拉底。他描述两种体质类型:中风体质和肺病体质。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区分出两种气质类型:分裂型气质和循环型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