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本质论是对各种探讨新闻、报纸本质的论点的总称。这种探讨“本质”的传统起源于德国,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持续了100多年。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序言里曾提出:“一般地来说,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因为它是已知的就一定也是被认识了的。”德国新闻学家们一开始就注意到“已知的”和“被认识的”这二者的不同,他们为把对报纸的直接感性认识状态提高到理性认识状态,进行了漫长的努力,其最高成果是1960—1975年间陆续出版的八卷本巨著《未被认识的文化力量》(奥托·格罗特著),有4000多页。德国新闻学家最初将报纸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定期性、公告性、时宜性、现时性等等。日本新闻学研究在较长时期内(本世纪前半叶)受德国“新闻本质论”影响较深,其代表作有藤原勘治的《报纸与社会文化建设》、栋尾松治的《新闻学概论》(1930年)、小野秀雄的《新闻基本理论》(1947年),后者的影响最大。中国的新闻学者也受到“新闻本质论”的影响,其代表作是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