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的形成与人为植稻生产活动直接关联。在表层季节性引水灌溉条件下,地表为薄层水层淹没,并经水下耕翻、耙耘;平整土地,使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进入新的过程,产生新的土壤物质运动规律,使原来改种水稻前的土壤属性逐渐发生改变,形成了与原始母土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土壤类型。人为植稻条件下的季节性淹水、水下耕作与季节性排干的交替变化,与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沼泽土不同后者为在终年积水,长期高水位下所形成;也与半水成土类型的草甸土不同,后者是土体一定深度里具地下水埋藏,仅毛管先锋到达地表。关于水稻土的形成,长期以来国外研究水稻土的学者认为应属于水成土类型。我国土壤学者则将水稻土作为一独立的土类,以有别于其它水成土,其主要成土特点是: (一)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 通常,水稻土是水旱交替耕作,以水耕熟化为主的一类土壤。在种稻期间,由于表层土的长期淹水耕翻,施入的有机肥以及年复一年的根茬等的累积与分解,使土壤发生周期性的氧化还原交替作用,引起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