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鲍林提出电中性原理,进一步完善了价键理论。该原理指出,在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子或配离子时,其电子结构是竭力设法使每个原子的净电荷基本上等于零(即在-1到+1范围内)。电中性原理的提出,对配合物的稳定性,特别是形成零价或-1价的低价态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作出了较好的解释。价键理论的一个明显困难是按它的基本假设,过渡金属配合物将在中心原子上有高的负电荷积累。这样,配合物不可能稳定存在,这不符合实验事实。例如在[Co(NH3)6]3+中,Co3+以d2sp3杂化轨道接受6对由NH3提供的孤对电子。按成键原子平均共享计算,就在中心离子上积累了6个电子电量的负电荷,如果扣除原有的3个正电荷,则在中心离子上净剩3个电子电量的负电荷。这显然不可能稳定存在的。但事实正相反,[Co(NH3)6]3+相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