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簋子口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器身敛口,口缘一对兽首衔环耳,垂腹,圈足。这件簋子口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器身敛口,口缘一对兽首衔环耳,垂腹,圈足。盖缘与口缘均饰由变形夔纹构成的凸目窍曲纹,并以细雷纹作地纹。圈足饰一周凸弦纹与二周细云雷纹。盖内与器内铭文相同,皆为单行5字,自上而下为:“应吏作旅簋”。通高17.1、口径14、腹径20厘米。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史、吏、事三字古本相通,因此铭文的“应吏”也就是应史,即应国的史官。其实各地诸侯国都有史官,这在两周金文中十分常见,如彭史、齐史、宁史等。他们的职位较高,专门记录发生于本国或本国以外的大事以及本国诸侯等贵族的重要言行,据传,史官必须具备公正无私的品行,对一切事实都要秉笔直书,即便是对国君,也不能为之掩盖过失,避讳缺点。各诸侯国的史书名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这件应吏簋上的文字表明,在西周早期应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专职史官。